深圳港:現代海絲之路“橋頭堡”
1979年7月8日,一聲開山炮響,硝煙騰起,深圳蛇口工業區在山、海和灘涂上正式破土動工開山填海建港工程,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。不到兩年時間,一個以航運業為主體、以輕工業、飲食旅游服務業為附屬的多元化、外銷為主的港區初具規模。
隨后40年的建設和發展,從蛇口港脫穎而出的深圳港,逐步建設成為我國華南地區集裝箱樞紐港和集聚了現代服務業、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平臺,并從2013年開始,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樞紐港,崛起為世界級的集裝箱樞紐港。
伴隨著港口貿易的迅猛發展,特區新城深圳也從歷史上海防前線落后的農業縣,借助完善的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網絡,不斷增強航運、貿易和金融集聚輻射功能,躍居粵港澳大灣區和海上絲綢之路戰略要沖,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海上絲綢之路“橋頭堡”。
與特區同呼吸共成長
面朝大海的深圳擁有260千米海岸線。水深港闊的深圳港有兩大港區,分別位于珠江口以東、南海大亞灣以西的深圳市兩翼,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出???,與香港九龍半島隔海相望。
改革開放前,深圳市(原寶安縣)只有幾個百噸級的內河土坡碼頭,年吞吐量10多萬噸,海上運輸幾乎一片空白。特區成立后,深圳開始炸山填海建設港口。發展初期的深圳港,以原材料和能源運輸為主,集裝箱主要通過香港中轉。經過10多年的發展,1991年深圳港步入全國沿海十大港口行列,蛇口集裝箱碼頭建成并開辟了蛇口至中東的鐘擺式航線,隨后赤灣開辟了至歐洲的定期集裝箱班輪,深圳港逐步擁有了華南遠洋運輸港的地位。
二十世紀90年代初,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全球制造業向我國轉移的需要,深圳港確立了以集裝箱運輸為重點的發展方向。隨著“雙港齊飛”發展戰略的提出和推進,深圳市新建了鹽田、赤灣等專業化集裝箱港區,實現了港口集裝箱運輸的迅速發展。2000年深圳港“變身”為全國第二大集裝箱干線港。
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,深圳市和珠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高速發展,深圳港進入快速增長的“黃金時期”,全港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先后突破一億噸和一千萬標箱,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1%和29%。港口建設也以專業化、大型化和功能提升為方向,實施了集裝箱港區的資源整合,并對東部鹽田、西部蛇口及赤灣港進行了擴建,新建了大鏟灣港區和國內第一個LNG專用碼頭。
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港航處處長董燕澤說,深圳港進出口貨運的“井噴”式發展,有力帶動了當地物流等現代生產、服務業的發展,深圳港迅速崛起為全球知名的集裝箱干線港,成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補充。
自2010年至今,深圳港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進一步加快,開始大力建設綠色港口、智慧港口,郵輪經濟成為港口發展的新亮點。2013年,深圳港超越香港港躋身全球集裝箱港口前三。
作為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,經過40年的發展,深圳港累計投資逾500億元,目前為世界第四大集裝箱港口,也是我國珠三角地區擴大對外開放,提升國際競爭力,參與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重要資源和依托。作為珠三角重要的貿易門戶,截至2020年一季度,深圳港共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215條,覆蓋了世界12大航區,通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。
港口運輸,素有經濟“晴雨表”之稱。港口在深圳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。自特區成立以來,深圳港就承擔了深圳市絕大部分能源、糧食、建材等重點物資的調運任務?!笆濉逼陂g,深圳物流業更是實現了年均11.2%的高速增長,各年份同比增速均超過了同期GDP的增速水平。
上海海事大學《深圳港對深圳市貢獻度研究》中指出,2015年深圳市實現物流業增加值1782.7億元,占GDP比重達11%,港口對深圳市經濟和就業的拉動分別達到11%和10%。而到了2018年,深圳市物流業增加值達到2570億元,占全市GDP比重保持在10%以上,深圳港為服務特區深圳的經濟社會持續全面發展做出重要貢獻。
強化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地位
疫情之下,不少國家“封國”“封城”,切斷了正常的經濟聯系,全球供需鏈條也像是被按下“暫停鍵”,許多港口深陷困境。但深圳港卻是繁忙依舊:萬噸巨輪進出港口,集裝箱貨柜云集,橋吊、龍門吊緊張有序地裝卸著貨柜。進入2020年6月以來,每天通過深圳港鹽田港區進出口的貨物接近10萬噸,貨值30億元人民幣,基本上恢復到疫情之前的高峰狀態。
深圳海關所屬大鵬海關關長溫思權說,抵港直裝等通關新模式打通了物流方、工廠方、碼頭方、海關等多個作業環節,實現了貨物從工廠直接運到岸邊裝船。改革創新有力地支持了鹽田港物流暢通。2020年1到5月份,鹽田港進口實現了12.1%的逆勢增長。
作為全國港口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和試驗田,深圳港既是世界級集裝箱樞紐港,也是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樞紐。深圳市提出“利用三年左右時間,夯實港航基礎設施,完善集疏運體系,推進港口綠色化、智慧化,加快航運服務業集聚,深化交流合作,改善營商環境,鞏固深圳港世界級集裝箱樞紐港優勢地位”。
根據《深圳港總體規劃》,未來深圳港將形成“兩翼、六區、三主”的總體發展格局:“兩翼”指東、西部兩大港口群,“六區”指東部的鹽田、大鵬港區和西部的南山、大鏟灣、大小鏟島和寶安港區,“三主”指以集裝箱運輸為重點、體現深圳港核心競爭力的鹽田、南山和大鏟灣三大主體港區。規劃預計到2030年,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3500萬標箱,港口可為深圳市形成3000億元的經濟貢獻,帶來6000億美元的國際貿易量,屆時深圳將樹立全球港城協調發展的典范。
與集裝箱吞吐量相匹配的是,深圳港港口建設和規模保持了世界領先水平,成功吸引了三大航運聯盟航線落戶深圳,奠定了深圳港華南地區對外貿易第一港的地位。2019年深圳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近2.58億噸,同比增長2.6%;集裝箱吞吐量2576.92萬標箱,同比略有增長;截至2019年末深圳港擁有港口泊位157個,其中萬噸級泊位76個。全球超過1萬標箱以上的集裝箱船舶80%都靠泊深圳港,1.8萬標箱3E級以上的超大型船舶更是100%掛靠深圳港。
城因港興,港為城用,深圳外貿出口連續保持“27連冠”與深圳港的發展密不可分。根據測算,深圳港每新增一萬標準箱可產生經濟貢獻0.43億元。港口的發展也帶動了船舶運輸、倉儲物流、港航服務、商貿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,成為深圳商貿、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“孵化器”。
當前深圳正著力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,以期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影響力。董燕澤認為,制度創新、技術創新和經營創新一直是深圳港最具港口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體現。投入43.7億元建造的深圳海星碼頭,通過5G應用的無人駕駛集卡、實時巡檢無人機、智慧安防等高科技技術與港口業務的結合,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智慧港口,打造了灣區港口運營管理高度自動化的“智慧港”平臺。未來海星碼頭還將探索5G技術在港口行業和全球供應鏈的應用,打造“世界一流”智慧港,在自動化、智能化方面引領行業新標準。
郵輪經濟打造港口發展新亮點
1981年開港的蛇口客運碼頭,一直是深圳市民水上出行的主要場站。近年來,深圳港依托太子灣郵輪母港建設,以打造華南地區郵輪門戶港為目標,加快推動郵輪業的對外開放,構建了郵輪產業體系。郵輪產業成為深圳港繼集裝箱之后又一張亮麗名片。
記者從太子灣郵輪母港所屬的招商局蛇口公司了解到,2015年公司提出“前港-中區-后城”的發展模式,將郵輪產業的建設與運營確定為主營業務之一。公司以蛇口郵輪母港為樣板,全方位建設了集航運、口岸聯檢、旅游配套、特色免稅、商業地產、郵輪物供、國際物流中轉、海工修造、金融服務等于一體的、可復制的創新型郵輪母港,實現了“船、港、城、游、購、娛”一體化聯動管理,構建集旅游地產、母港經濟、郵輪產業于一身的高端旅游服務生態圈。
深圳蛇口郵輪母港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位置,區位優勢優越,在中國郵輪旅游市場極具發展潛力。作為我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之一,蛇口郵輪母港自2016年開港以來,已經與國際各大郵輪公司合作,開通了新加坡、蘇梅島、曼谷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日本、中國臺灣等國家及地區航線,吸引了麗星郵輪處女星號等全球11家郵輪公司的17艘郵輪靠泊,創下了亞太地區郵輪港口開港首年之最。截至目前,蛇口郵輪母港已累計接待出入境郵輪游客134.8萬人次,名列國內第四大郵輪母港。享受浪漫的郵輪之旅正日益成為我國居民新的休閑消費方式,郵輪經濟也成為深圳重點打造的旅游增長極。
深圳招商蛇口國際郵輪母港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吳煒介紹說,經過40年開發建設,作為改革開放發祥地的蛇口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,如改革開放博物館、文化藝術中心、海上世界、袁庚塑像、價值工廠、天后宮、少帝墓、左炮臺等。蛇口正積極策劃開發融歷史、藝術、休閑、會展、海洋文化于一體的特色區域旅游產品,推出中外聞名的精品旅游線路。
據他介紹,國際郵輪母港公司將著重打造“經深郵”品牌,日均營運150余個航班,覆蓋粵港澳地區主要客運碼頭,推動深圳市、大灣區“海陸空鐵”立體交通體系互聯互通,并計劃開通高鐵和郵輪母港一站式海鐵聯運,豐富深圳郵輪旅游產品。
除了已在深圳開啟全年母港航次的“藝術之船”——歌詩達郵輪·大西洋號之外,蛇口郵輪母港還將引入地中海郵輪·輝煌號和星旅郵輪·鼓浪嶼號兩艘新郵輪靠泊,吸引全國乃至全球游客到深圳、游深圳,從深圳出發,坐郵輪看世界。